株洲网 2011-04-03 08:25
“到今天,我才知道我就是个砖头,抛砖引玉嘛。咱新太阳城一开始就把我抛出来,砸到谁了,先道声抱歉!”昨日上午,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持人易中天以这句话,作为新太阳城校庆“走近大师”系列讲座第二讲的开场白,第一次引爆全场掌声和笑声。
以“品三国”和品汉武大帝而出名的易中天,昨天给观众品的是最正宗、最地道的士———“先秦的士”。严密的逻辑和易中天式的幽默使讲座倍加精彩,而他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语言,更是大快人心。(商报记者 | 龚冉见习记者 | 詹璟)
易中天妙语连珠,不时引起众人的笑声和掌声。陈理杰 摄
先秦的“士”最正宗
《毕业歌》里有句歌词:“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易中天认为,这体现的,便是“士”的精神和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做国家的栋梁。而这种精神,最突出地表现在先秦的“士”身上。
“士”,在秦汉之前,是最低一等的贵族,而在秦汉之后,则成为最高一等的平民。其上3个等级的贵族为天子、诸侯、大夫,他们都是有土地、有资产的。只有士,没有土地,没有不动产。
一个贵族,没有不动产,怎么过日子?靠自己的本事吃饭,有文艺的,称为文士,有武艺的就是武士了。当然最好是文武双全,而先秦时代的士,一般是文武双全的,他们讲究礼仪,有风骨,有傲气,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的学生子路并不富裕,但孔子称赞他穿着旧棉袄和穿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毫无愧色,有一种精神上的高贵感。因此作为士,可以没钱,可以穿旧衣服,但衣服要洗干净;行为举止要符合礼仪,内心要高贵得像个国王,并且绝不在富人面前自惭形秽。孟子说,说大人,则渺之。意思是说,去游说上位者时,要把他们看得很渺小,而这种胆气,现在又有几个人敢有?
打仗是竞技类比赛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彬彬有礼的。”易中天说,春秋时代,打仗就相当于开奥运会,是竞技类比赛。
每一仗的时间都很短。最长不超过一天,一般只持续一个早上。往往太阳升起后,双方将领下令炊事班做饭,打完仗要回来吃午饭的。
当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是一大因素。春秋时代以车战为主,人和人并不在地上厮打,也没有马战,因为这时马蹬子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大家要特别注意,坐在战车上的人,一定是士。“战士”一词由此而来。在当时,战争是非常高尚的事,只有贵族才能打仗。平民和奴隶可以参战,但不能作战,只能做后勤工作,比如喂马、搭帐篷。
战斗开始后,战士拿革,作战时双方要先摆好阵势,打好招呼,然后进行一对一的交锋,一次交锋就叫一个回合。几个回合后,这场仗就结束,因为车不行了———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技术决定文化。
战争是讲礼仪的。开打之前先安营扎寨,生火做饭,然后互派使节。派出去的使节是不能杀的,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而战书里的措辞也是客客气气的。
战斗开始后,还有许多规矩,比如敌军没摆好阵势,我军不得敲鼓前进;交锋时,不能重复伤人。受伤的敌方战士回营疗养,我方的战士就地观战,不许再参加战斗;不可以捉老年人当俘虏,要把他们放回去养老。
最有名的一条规矩是,不逐北。敌人认输逃跑了,你不能追,最多也就只能追出50步。
秦汉之后再无“士”
先秦的士有本事、无负担、任自由,所以他们之中才产生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先秦诸子,他们都是士的代表。儒、墨、道、法,不过是士的流派,而思想家也只可能从士之中产生,因为他们有身份、有地位,有责任感、使命感。
可为什么秦汉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士”出现了呢?易中天认为,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这事儿做得非常坏。不是说儒术不好,但是我认为儒、墨、道、法都好,必须平等。思想是一定要交锋的,要有不同观点,用一种思想把所有头脑都统治起来,一定会造成思想上的阳痿,吃伟哥都没用。”
其二是科举制惹的祸。科举的好处是给读书人提供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相当于今天的高考,虽然大家恨之入骨,但它就是不能被取代。不过,古代的科举考场里,所有士子进去后都要被脱得一丝不挂来搜身———怕考试中有人作弊。这是对读书人极大的污辱,考过之后,就再也没有骨气了。而科举之后,所有读书人都变成了皇帝的学生,称天子门生;但在先秦时,士可是老师,他们把诸侯国王当成学生那样提醒、教导。
科举之后,有武艺的士,不是变成地下党,在民间行侠仗义,就是被官府收编,成为鹰犬;而没有武艺的士,就成了文人,变成皇帝的马屁精,没有风骨,不再有自由。
“所以,今天我们要重温士,回想民族在两千年前曾有那么辉煌的时代,有那么多杰出的人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为今天的大学生,你可以不做一个士人,因为环境已经不同,但不妨有一点士人的风骨。”这就是易中天个人给学子们的一点“小小的建议”。
借古讽今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据说养士三千。不过,古人的数字是要打折扣的。有段子说,中国有四大虚:老板的肾、领导的稿、小姐的感情和统计局的表。我再加一条,古人的数字。赤壁之战前,曹操写书给孙权,说他有八十万水军。其实一共只有二十五六万,还大部分是步兵。
●子贡是孔子学生中最有钱的,官、商、学三界游走,钱多得不得了,做生意没有赔过。孔子周游列国,据说就是子贡赞助的。所以北大有位教授说,做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个好学生出来。不然周游列国时只好坐手扶拖拉机,不能坐的士。
●孟子在梁国、齐国都享受着省部级待遇,拿工资不上班,坐在家里。
妙说古人
●女孩长到15岁,家里就要为她举行成年礼并指婚,再请长辈赐“字”;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找到婆家,就不能办成年礼,对外则宣称要等一个字,这就是“待字闺中”的由来。事实上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总不能说我女儿嫁不出去啊?
●男子满20岁,行成年礼。贵族在头发上加顶帽子,称冠。而平民只能绑头巾。到了东汉末年,贵族也开始戴头巾了———玩酷,如周瑜就是这个打扮,这相当于美国总统穿牛仔。
●春秋时期,两国交战,互派使节。一般是被打的那个国家会派人过去问:“哥呀,你为什么打我?”对方回话:“哥打的不是你,是寂寞。”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别的理由,就为了争霸,打的可不就是寂寞?
●有一封战书上是这样写的:尊敬的国君,敝国勇士想和贵国勇士做一次竞技比赛,国君您站在车上观赏,请问可以吗?这位国君的回复是:那就请贵国的勇士吃饱饭,拿起鼓锤,我们明天早上见。
●对于汉武帝,我个人认为,过大于功。对于中国历史上历来评价高的皇帝,我的评价都不高。当了皇帝,不可能不是王八蛋,傻一点还好点,傻乎乎的少干点坏事。像汉武帝这样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才最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