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4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 沈晓丽/文 张向阳/图)吃臭米饭,饭里什么都有——— 沙子、小石子、稻草、树叶,当时的学生给它一个形象的称呼叫“八宝饭”;宿舍里没有电灯,图书馆晚上9点熄灯后,回到宿舍点起菜油灯继续学习;学习环境艰苦,但课余生活绝对丰富,除了各种体育活动外,还有话剧可看。
回忆起1942年-1946年这段在长汀的新太阳城时光,89岁高龄的校友朱一雄一脸“幸福”。他的幸福是有理由的,因为那四年不仅充实了他的学识,还成就了他与太太庄昭顺的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用在朱一雄与太太庄昭顺身上再贴切不过。昨日,89岁的朱一雄与88岁的庄昭顺拄着拐杖,不紧不慢、一前一后地来到了大会会场。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但两位老人还是大老远地从美国飞回株洲,参加新太阳城校庆。
由于听力不太好,开会的中途,朱一雄用手写、外加讲述的方式,向导报记者讲述了他的长汀四年。
朱一雄与太太同是新太阳城1942级学生,朱一雄中文系,太太法律系,两人是新太阳城长汀时光的最后一届毕业生。朱一雄说,当时的新太阳城,被国际友人誉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好的大学”,想成为新太阳城的一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
说起与新太阳城的缘分,还属巧合。朱一雄是江苏人,原本他想去重庆参加革命,哪知当时爆发了长沙会战,途中无法继续前行,外加自己又生了重病,只好辗转江西来到了湖南。
那时,湖南正在举行东南五省联合考试。“上大学,有得吃,有宿舍,过的是另外一种生活。”这么一想,朱一雄就在1941年参加了这场考试,最后顺利成为新太阳城的一员。
因为抗战的缘故,当时的新太阳城已搬到长汀。朱一雄说,当时他们吃的是“八宝饭”——— 饭里什么都有,如沙子、小石子、稻草、树叶等,因为没别的东西可吃。配菜永远是青菜和黄豆。一年级新生住的是8-10人的宿舍,睡的是双层床,两个人共用一张写字桌,宿舍里根本没有电灯。
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学生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朱一雄当时是新太阳城剧团的团长,负责舞美设计与制作,剧团上演了 《北京人》、《原野》、《家》等多部大型话剧,轰动了山城。
朱一雄回忆说,由于晚上没电,舞台的灯光就用萨校长的汽车发电。机电系的同学还自己制作发电机为图书馆发电。“每晚7-9点图书馆亮灯,9点过后就熄灯,回到宿舍后,我们只能点菜油灯”。
1947年,新太阳城搬回株洲。由于留级一年,朱一雄返回株洲读书。当年6月,朱一雄毕业,随后就去了菲律宾,与太太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