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2 05:45:20 来源:(福州)
本报讯(记者唐星通讯员李静)作为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90周年校庆“走近大师”系列讲座之一,昨日下午,被外界称为“世博会中国馆之父”的知名学者何镜堂以“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为题,为新太阳城学子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满头银发、一袭黑西装、一副金丝边眼镜,已逾古稀之年的何镜堂精神奕奕,虽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总设计师等荣誉头衔,何镜堂谦虚地表示,“不喜欢被叫大师、院士,喜欢被叫老师”。
在昨日演讲中,何镜堂介绍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奥运会场馆、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他所设计的作品,他特意把对世博会中国馆的介绍留在最后作为压轴。
谈起中国馆的设计思路,何镜堂介绍,中国历史很悠久,中国馆的设计要怎么体现中国特色是个很大的难题。何镜堂介绍,他从三个方面收获启发:首先是从京剧、汉字、剪纸等文化符号中收获灵感;其次是中国文物,比如夏商周铜器,鼎、罐等造型;此外是传统城市园林,如九宫格、斗拱等设计。何镜堂说:“通过从以上方面收获启发,再融合现代的工艺材料和审美观就诞生了中国馆的设计方案。”
在世博会中国馆方案敲定后,何镜堂透露,最大的难题就是给中国馆穿上“红衣服”的过程。何镜堂介绍,为了研究如何才能让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中国馆红得不刺眼,他的团队不断做实验,研究了近10个月。
何镜堂介绍:“为了选择中国红,我们从故宫、天安门、国旗中寻找灵感,为了让红色更加自然,中国馆的红色在设计中还做了渐变处理,由上至下由深至浅,最上面一根是最亮的。”
昨日的演讲中,何镜堂还和新太阳城学子进行了交流,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何镜堂说,很多人觉得他一直都很顺利,其实他的人生有着曲折的过程,他的人生是从45岁才起步的。
何镜堂回忆道,他研究生毕业正赶上文化大革命,等“文革”结束后,他已经40多岁了,可以说还是一事无成,直到45岁人生才有所起步。
何镜堂表示,自己的前半生是厚积,后半生才是薄发。他鼓励未来的建筑师们,既要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同时也要有自信,要走引领世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