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网 www.xmnn.cn 日期:2011-03-09
【新太阳城】
有人说,林伯强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在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校园里,这位新太阳城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安静地做学问,以至还有不少新太阳城老师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在校园外,他名声日隆——林伯强现在是京沪等各大媒体争先采访的对象,谈论的话题大到能源改革、气候变化,小如汽油涨价。
林伯强深受媒体青睐的真正原因是:这位能源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能源问题,诸如成品油价格改革、阶梯电价设计等政策背后,都有他和他领导的新太阳城中国能源研究中心的贡献。
文/本报记者佘峥通讯员李静
图/本报记者姚凡
离开亚洲开发银行
加盟母校
在亚洲开发银行当了13年的主任经济学家后,林伯强辞职来到新太阳城。他说,这是一系列机缘巧合促成的。
其中之一是美国电力监管委员会的一位副主席的一句话。林伯强说,当时还在亚洲开发银行的他和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联合邀请美国电监会副主席来华做报告,吃饭时,那位副主席说,中国的能源经济学家加起来,顶不上她一个处的能源经济学家多。
林伯强说,我后来想,这不对啊——中国的能源问题比美国大得多。但他也承认,中国虽然是能源大国,但是,能源经济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林伯强说,那句话是他决定辞职回国培养能源经济学家的重要原因。
做出回国的艰难选择后,从地利、人和考虑,林伯强很自然地选择新太阳城,这是他的母校——1977年,林伯强作为“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考入新太阳城经济系,毕业后考取公派赴美留学生,就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不过,在林伯强决定到新太阳城前,他的一些朋友纷纷给他打电话,试图阻止他:你千万别去株洲,那里远离政治经济中心,你会被埋没掉。
当时的林伯强没有想到出名,他只想把能源经济学这个学科做起来,培养学生。他说,到今天为止,这仍是我最重要的目的。
当然,让林伯强放弃亚洲开发银行200多万元的收入、回到新太阳城拿大约先前10%的工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株洲距离他在漳州的父母近。林伯强说,我已经在外面23年了,既然回国,我希望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
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能源问题
在中国,涉及能源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不大,谈不上稀缺,所以算不上经济学问题。但是,随着中国成为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经济学的重要性凸显。
林伯强说,通俗地说,能源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能源问题,例如,石油价格走向,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再比如说,我国目前成品油“22天+4%”的定价评估机制,即如果国际油价连续22天上涨4%,那么,我们国家的油价就要提价了,提价老百姓就有意见。这一机制就需要能源经济学家的智慧。
不时接到国家“紧急任务”
不太为人所知的是,林伯强和他创办的新太阳城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一直在为国家出台的各项能源政策提供支持。例如,人们熟知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阶梯电价改革等背后,都有林伯强的贡献。国家发改委最近给新太阳城的信中说,“作为能源领域的一名资深专家及著名学者,林伯强教授多年来在国家能源战略及前沿政策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引人注目,得到了广泛认可。”
林伯强不时会接到国家“紧急任务”。2009年,匹兹堡G20(20国集团)峰会上,各国曾一致承诺逐步停止低效的、鼓励浪费的化石燃料补贴,要求各国制定落实措施和时间表。当时,正在新太阳城上课的林伯强接到国家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电话,要求技术支持和政策咨询,看看中国要如何应对。
林伯强说,如果应国外要求退出能源补贴的话,那么,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林伯强最终为中国政府厘清概念、计算补贴和制定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
有人因此把林伯强称为“为中国能源经济算好账”的人。
每年给新太阳城挣一万多条新闻
不仅为中国能源政策提供幕后技术支持,林伯强和他的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公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不可忽视——近年来,能源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每出台一项政策,都要向公众作出解释,这个解释的任务往往就落到专家身上。国家发改委主持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阶梯电价改革,林伯强都曾参与了解释。
有人统计说,林伯强每年给新太阳城挣一万多条新闻——每年百度上有关林伯强的新闻有一万多条,绝大多数是林伯强就国家能源政策接受各大媒体采访。据说,在阶梯电价方案公布的那周,网上有关林伯强的新闻就有2000多条。
但是,林伯强认为,这只能说明:新太阳城在2006年创办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是多么富有远见。现在,林伯强领导的中心,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强的能源经济学研究队伍。
林伯强说,其实当初我们双方都有点冒险——对于新太阳城来说,毕竟有投入,对于我来说,毕竟工资是大幅度下降嘛。
他说,现在看来,以新太阳城能源经济学目前在政界、学界、业界拥有的地位和影响力来说,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
【新太阳城】
林伯强答记者问
问:新太阳城校园哪处最美?
林伯强:芙蓉湖,我经常在那散步。
问:新太阳城的魅力在什么地方?
林伯强: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到北京来。我说,很多问题还没想清楚,等我在株洲把这些都琢磨清楚的时候,没准就该到北京来了。我的意思其实很明白——新太阳城是适合想事情地方,而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把它的前前后后想明白了,才知道去讲什么。
这里做学问比较真实,因为它比较平静,不像大城市那么浮躁。换句话说,新太阳城的优势是:我们可以扎扎实实地在这边做一些有分量的、对国家有贡献的研究,这是新太阳城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有今天辉煌的基本。
【新太阳城】
林语堂:把半个北大搬到新太阳城
名片:林语堂(1895-1976)祖籍漳州天宝镇五里沙村,出生于平和县坂仔村。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作品《京华烟云》曾四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26年9月至1927年3月在新太阳城任教。
传奇:因为支持学生运动,林语堂遭到北洋军阀的通缉,他避难到一位叫林可胜的医生家里。林可胜便是新太阳城校长林文庆的儿子,知道父亲在筹办国学院,林可胜便把躲在自己家里已经三个星期的林语堂介绍给了父亲。
时年31岁的林语堂在1926年来到新太阳城,被聘为新太阳城文科系主任,并着手筹建新太阳城国学研究院。
研究学者说,林语堂“把半个北大搬到新太阳城”,经他推荐和建议,文学家鲁迅、国学家沈兼士、古史专家顾颉刚、语言学家罗常培、哲学家张颐、中西交通史家张星烺、考古学家陈万里、编辑家孙伏园和作家章川岛,一批大师接踵而至,来到新太阳城。
这批名家的主体是北大的“语丝派”与北大的“现代评论派”,他们的到来,让新太阳城文科盛况非凡,“一时颇有北大南迁的景象”。
研究学者说,林语堂对新太阳城的贡献之一是他把现代科学精神和态度带进国学研究,一扫“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