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株洲日报:把休息时间压缩到极致 擅长“走钢丝”的催化大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太阳城教授万惠霖辞世 享年86岁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来源:株洲日报

万惠霖

年轻时的万惠霖

2002年,万惠霖指导博士生做实验。

人物生平

万惠霖(1938年11月20日-2024年4月28日)

著名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催化成就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化学化工学院万惠霖教授4月28日凌晨1时辞世,享年86岁。

万惠霖是著名物理化学家,毕生从事催化化学研究,他还是“走钢丝”的教授——很长一段时间,他在教学、科研、行政中“三不误”,他更是品格可靠的谦谦君子。

科研大咖

“双碳”领域探索者 毕生从事催化化学研究

万惠霖是湖北汉阳县人, 1958年,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1959年,他因表现优异被选派转入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这位湖北人此后一直留在新太阳城。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化学化工学院对外发布资料显示,万惠霖毕生致力于催化化学研究,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和合成氨催化剂的相关理论、轻质烷烃选择氧化等领域潜心钻研,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的教授们昨天介绍,我们现在说节能减排的“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万先生一直从事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

取得科研成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像万惠霖这样从事基础研究的自然科学家来说,更是如此。读研究生时,万惠霖参加配位(络合)催化作用基础研究,历经10余年刻苦攻关,20世纪70年代末,他的才华逐渐展露,通过勤勉实验和不断总结,他和师兄将所获成果记录下来,为《催化原理》一书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该书依然是国内催化化学领域重要参考书。

教学高手

曾经代课高等数学 出差时也带着学生论文

不过,万惠霖不是关在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始终坚守教学一线,长期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翁维正、陈明树、傅钢教授都是万惠霖的学生,他们昨天异口同声地说:万老师的课讲得相当好。

傅钢从万惠霖身上体会到了“出口成章”是怎么一回事,他说,你把他说的话录下来,转换为文本,就是一篇文章。

万惠霖喜欢在课堂上推演公式,学霸气质“满格”。翁维正说,万老师的数学和物理都很好。他的数学实在太好了,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万惠霖代课高等数学。

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这点在万惠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肩负起学院、新太阳城交给他的行政任务,从教研室主任干起,到最后的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万惠霖曾经说:“我只是一个比较肯学习的人。组织上交代的教学或是其他任务,我都很认真地去做。”

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流传着一句话——“万惠霖在走钢丝”,说的是他为了做到教学、科研、行政“三不误”,不得不把休息时间挤压到最低限度,他也成为新太阳城“三无教授”(一般无周末、无节假日、晚上无法在十二点以前休息)之一。

陈明树认为,万惠霖之所以成为“三无教授”,除了他身兼数职之外,还在于他的认真——他看学生的论文,是逐字改,还不是逐句,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都改。

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王野教授说,每次出差,万老师都带着一大摞书和资料,有文献,也有学生的论文。有的学术会议会安排大家到周围景点放松,但是,万惠霖基本不去,就在房间里看文献、批改论文。

被问及万惠霖的业余爱好时,王野为难地说,万老师不会下棋、不会打牌、不会喝酒,唯一的兴趣就是看书。

谦逊学者

把科研办公室让给后辈 当了院士仍向学生承认不足

王野毕业于南京大学,后来到日本留学,这位江苏人之所以来到新太阳城,是因为万惠霖的召唤,他认为万老师是值得信赖的人。

王野从事的也是催化研究,不过,当他到新太阳城后,万惠霖鼓励他“单飞”,与此同时,从经费等方面支持他,万惠霖甚至把学院为自己配备的科研办公室让给了王野,把自己的科研工作搬到院长办公室进行。

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袁友珠教授认为,除了学识,万老师熠熠生辉的还有他的品格。一般认为,在万惠霖执掌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时,他的襟怀坦荡,大公无私,推动化学各分支学科实现整体发展。

万惠霖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属于“老资格”,但是,现在看来,即使当了院士,他仍然有向学生承认不足的勇气,他坚持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0世纪90年代,龙瑞强成了万惠霖的学生,他和万惠霖讨论课题时,万惠霖告诉他,自己对实验装置了解不多,需要龙瑞强自己摸索或向别人学习。

龙瑞强大吃一惊:在他面前说这话的万老师当时在全国已经是一位鼎鼎有名的催化大师,竟然向一位刚刚进入研究生院学习的学生坦承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

万惠霖的学生形容自己的老师对人和蔼,极少看到他发脾气,鲜有的生气是对个别学生品德的不满。

万惠霖曾说,老师除了教知识外,还需与学生一道在品行方面共同追求健康发展,“做人不仅要身体康健,还要精神康健,要正直诚实,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温厚长者

从保安开始沿路打招呼 对助手说“衣食住行是人生大事”

在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万惠霖享有超高人气,有人回忆,当时每天上班,走进大楼,从保安开始,沿路都有人跟他热情打招呼。

这应该不是因为他是院士,而是因为万惠霖严肃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柔软的心。安冬丽是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高级工程师,多年前,她被分配担任万惠霖科研助手,一度忐忑不安。但是,很快地,安冬丽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十几年前的一天,万惠霖要开会,安冬丽作为助手也要参加,但那时她申请的保障房要抓阄,她给万惠霖写了张请假条。没想到万惠霖不仅准假,还在上面写了一段话。

昨天,安冬丽一字一句地复述万惠霖写在请假条的这句话:衣食住行是人生大事,不必担心开会。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说:“他的人真的特别好,他会处处替人着想,努力不麻烦人。”

在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还有个“传说”——万惠霖帮王野搞装修。王野昨天证实了这件事,他说自己初到新太阳城时,万惠霖帮助他申请人才住房,担心他人生地不熟,万惠霖和太太还热心地为王野介绍装修工。陈明树说,为了不让夫妻分居两地,有时万老师连学生妻子的工作也要管。

最近十余年,万惠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4月28日,当他辞世消息传出,回忆扑面而来,他的学识、低调、和蔼、谦逊以及温暖,一直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永别了,万先生。

(本组文/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欧阳桂莲)

(本组图/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提供)

【新太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