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是国际考古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凌家滩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先锋,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理解早期复杂社会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近日,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的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上发表了“What Lies Beyond Rituals? Exploring the Role of Pottery in the Chiefly Polities of Lingjiatan”(《仪式之外:探索陶器在凌家滩社会复杂化中的作用》)的前沿研究,通过对凌家滩区域系统调查发现的陶片进行跨学科分析,首次探讨了陶器生产、流通与使用在凌家滩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作用。
图1 凌家滩遗址位置和裕溪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范围图
早期复杂社会的发展道路存在着横向的多样性。影响社会复杂化的不同变量(如人口规模、聚落形态、专业化生产、财富水平、宗教和仪式建筑等)在不同地区的社会复杂化中起到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完全相同,出现的先后顺序也并不一致。探索各种因素及其在早期复杂社会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这些社会发展的多样化路径至关重要。凌家滩文化(约距今5700-5300年)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图1),以其奇特的祭坛、高规格的墓地和随葬大量玉石器的墓葬而闻名于世,被广泛认为是一个以仪式和象征性权力为核心的早期复杂社会。长期以来,对凌家滩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该遗址中发现的高等级墓地和精美玉器,对陶器在社会复杂化中所扮演的角色鲜有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凌家滩遗址所在的裕溪河流域的区域系统调查所获大量陶片的形态、成分以及空间分布进行系统分析,评估了凌家滩地方性社区(local communities)和超地方性社区(supra-local communities)的陶器生产、分配和消费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凌家滩遗址所在的超地方性社区(District 2)与其他超地方性社区相比,并未拥有特殊的或更为精致的陶器,但其中心社区(L15,即第15号地方性社区,也是整个裕溪河流域的祭祀和仪式性建筑所在地)拥有更高比例的盛器(图2)。这些器皿的制作虽然并不需要更高的劳动投入或特殊的原料,但它们的功能分化表明,该中心社区(L15)在举办仪式和集会活动方面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图3),陶器的使用更多是为了满足仪式和集会需求,而非财富的象征。研究团队还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陶器在原材料和生产技术上存在差异,显示出各个社区间的生产活动是分散的,陶器并非由凌家滩遗址所在的社区集中生产或控制分配(图4)。这一结果表明,虽然凌家滩遗址所在的超地方性社区在仪式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并未通过控制陶器生产和流通来巩固其权力。尽管如此,凌家滩遗址所在的中心社区(L15)所拥有种类更为丰富的陶器(图5),这可能反映出由该社区重要的仪式和集会活动吸引的人口流动所带来的经济活力。
图2 裕溪河流域内盛器分布的热点分析图
图3 第二区内已识别出的地方性社区(红色方块表示凌家滩墓地和祭坛所在地)
图4 第二区内的15号地方性社区和第一区内的48号地方性社区陶器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双标图
图5 按地方性社区和成分组划分的陶片热力图(颜色的深浅表示陶片的数量,颜色越深表示陶片数量越多)
总而言之,凌家滩社会中显著的仪式权力并未在陶器生产、流通或消费中显示出同样的差异化特征。凌家滩中心社区的发展和整合并非通过对高质量陶器的独占控制或集中生产来实现,而是通过更多的盛器和更广泛种类的陶器使用,反映了该社区在举办仪式和集会中的重要角色。这凸显了礼仪实践和信仰体系在凌家滩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对凌家滩社会复杂化的理解,不仅对中国早期文明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范围内的早期复杂社会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王文婧助理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吴卫红教授和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徐文鹏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于昊申为论文的共同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2CKG006)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jk1s8MrPsKB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