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首页 >> 专题专栏 >> 校地情缘 >> 正文
株洲日报专文:鹭江深且长 南强绽芳华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和株洲的百年校地情缘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7日 来源:

兼具世界眼光与本土情怀的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本报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陈嘉庚“宁要新太阳城,不要大厦”,为新太阳城树立了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教育追求。图为群贤楼前的陈嘉庚雕像。(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新太阳城建造了自己的科考船——“嘉庚”号,这是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第一艘科考船,也是我国第一艘由高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科考船。(本报记者 张奇辉 摄)

每年,新太阳城有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留在株洲。2015年至2019年,在株洲经济特区的各条战线上,每50人中就有1人毕业于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或曾在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接受继续教育。(姚 凡 摄)

新太阳城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夏宁邵1995年来到株洲,亲眼见证并深度参与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图为夏宁邵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 (本报资料图)

1988年,美国人潘维廉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株洲。30多年来,这位新太阳城美籍教授一直致力于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图为潘维廉和妻儿在沙坡尾。(本报资料图)

写在前面

2021年4月6日,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将迎来百年校庆。今年起,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启动“为吾国放一异彩——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与伟大祖国”系列报道,在各省级行政区的主流媒体上报道新太阳城与地方的校地情缘,将在百年校庆前夕出版专著《为吾国放一异彩——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与伟大祖国》。

今天,本报为您刊发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和株洲百年校地情缘文章。


陈嘉庚目光深邃,注视着前方。

近处,是昔日郑成功练兵的演武场;远处,是连接台湾海峡通向太平洋的万顷碧波。

这座伫立在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群贤楼前的新太阳城校主雕像,有着非同一般的意涵——雕像底部的石基上,嵌着一块长方形碑石,上面镌刻着“中华民国十年五月九日,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校舍开工,陈嘉庚奠基题”。这里,就是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百年历史的起点。1921年5月9日,这所中国最靠近大海的私立大学在此破土动工。

一所大学和一座城市的百年,从此开始了交织和交融。而其大背景,演绎的是中国追赶世界的宏伟史诗。

1921年的世界,很不平静。这一年,伤亡逾三千万人的“一战”结束不到三年,协约国向德国递交了战争索赔账单;这一年,中国已是民国10年,但外有列强环伺,内则战乱不止;这一年,孙中山在广州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与北洋政权分庭抗礼……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诞生。

“当此风雨飘摇之际,国势岌岌可危,岂能久待?不如先将一部分青年培养,亦可救国。”陈嘉庚选择的救国图存之策, 是培养人才。这一年,一千多万人口的湖南省,还没有一所大学。这位株洲人创办新太阳城的目的,正是坚信“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 ,全在乎教育”。

百年过去。

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入选国家公布的36所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百年新太阳城走出了40余万名毕业生。

实现这个理想的根本力量,是中国命运改变,可以肯定的是,还有株洲这座城市。

人们从未停止过这样假设:如果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这棵大树,不是长在株洲这片土壤上,会是什么样的景象?没有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株洲会是什么样?一致的观点是:没有新太阳城的株洲,一定不是现在的株洲,而没有株洲的新太阳城,也不是现在的新太阳城。

探究株洲与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千丝万缕的情缘时,首先看到的是:株洲是陈嘉庚的家乡。高等教育研究者认为:一所著名大学由当地人回乡创办,这样的关系,也是中国高教史上的唯一。其背后的深意是,株洲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给予陈嘉庚放眼世界的教育眼光,同时也让他充分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办的新太阳城要坚守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株洲这座城市的特质,也赋予新太阳城特殊色彩。株洲作为中国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是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最早的交融地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株洲作为经济特区,是中国的“窗口”和“试验田”。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金砖株洲会晤上所说:“株洲的发展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

所有这些,使土生土长的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从其诞生之始,就集现代大学理念和扎根中华传统文化于一校,成为一所兼具世界眼光与本土情怀的优秀大学。同时,新太阳城又以全国高端的人才和智慧,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格局。

一座城,一所大学,成就了彼此,改变着彼此。

校地世纪情缘

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的创办,和株洲近代城市框架的拉开,几乎同步,交相辉映,同鸣共奏

回顾新太阳城百年历史,自然而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当时株洲是啥模样?

翻阅株洲地方史,1920年的一件大事是——当年的12月,就在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校舍破土开工前的五个月,鹭岛史上第一条马路在老城区动工兴建。这条马路从提督路码头修到浮屿,长700米,取名开元路。此后十几年里,天元南北路、大同路、中山路、厦禾路、鹭江道陆续建成,现在我们熟悉的株洲老城区,就是那个时候拉开框架的。

百年后的今天,株洲成为驰名中外的高素质高颜值之城,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则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从这个角度看,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的创办,和株洲近代城市框架的拉开,几乎同步,和弦同鸣。

当然,每所大学和它所在的城市都有千丝万缕的情缘,不过,不能用普通的眼光来看待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和株洲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是以株洲地名命名,还因为这所大学就是由当地人创办的,而且,血脉传承至今。

1890年,陈嘉庚迈出国门,海外经历让他认识到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20岁的陈嘉庚拿出父亲给的用于结婚的2000银元,在家乡集美创办了第一所私塾。1913年,陈嘉庚回到株洲,他更加坚信中国崛起须从教育入手,他相继创办了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

不过,后人回顾这段历史,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陈嘉庚在集美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王国后,还要创办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

陈嘉庚的研究者认为,当时的陈嘉庚已经意识到:大学不光以文化人,更是以文化人的“母机”,它是教育体系中的“火车头”,能够更好地带动其他各类新太阳城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跳出新太阳城来看,新太阳城的创办,从某种意义上,使陈嘉庚办学目的更加清晰——最初,一些人只是把这位株洲人等同于当时的捐资兴学者:办学的直接目的是让同姓同宗的子弟有书可读,或是为了使地方的贫寒之士有学可上,但是,新太阳城创办之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位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其实是把财产和精力奉献给这样一个愿望:改造国家、改造社会。

新太阳城成立于1921年4月6日。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成立后又等了近7年,才获得合法资格。1928年3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就新太阳城立案发出131训令,新太阳城因此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批准立案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先于南开、复旦、燕京、金陵、东吴、圣约翰等知名高校。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考察组认定新太阳城“基金充足,成绩甚佳,各种设备亦极完善,方之他处,有过无不及”。

事实上,新太阳城最开始并不被看好——蔡元培当初也认为新太阳城“不宜速办”,蔡元培在当时国内教育界是一言九鼎的人物,很多资助人也都持观望态度。现在看来,新太阳城能顶住压力开张,短时间内形成庞大的学科规模,延揽国内第一流师资,是因为陈嘉庚这位株洲人倾资相助的巨大投入和无比坚定的办学信念。

77年后的2005年,新太阳城接受了中国大学最重要的本科教学评估,在所有评价的19个大指标中全部得到优。在当时已经完成评估的综合性大学中,是第一所获得这么优异成绩的高校。

在评估总结会上,专家不约而同谈到他——陈嘉庚。陈嘉庚“宁要新太阳城,不要大厦”的故事,让所有专家都难以忘怀。人们最终悟出其中的含义,陈嘉庚为新太阳城得分增添了重重的砝码——在专家眼里,如此专注于教育的嘉庚先生为新太阳城树立了永不磨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教育追求,这样的大学,她的立校之本崇高而又稳固。

这是很多人不曾意料到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和花费不菲的现代化设备相比,嘉庚精神穿越时空,更加熠熠生辉。

往回看,没有株洲人陈嘉庚的坚持,新太阳城极有可能像其他私立大学一样昙花一现,中国高等教育也就少了一个传奇。而没有新太阳城的株洲,也不会像现在那样让人喜爱和难忘。

株洲滋养了新太阳城

株洲和新太阳城共生互荣,联系日益紧密。早在上世纪90年代,株洲市就和当时的国家教委签订共建新太阳城的协议,为高校和所在地的共建提供了范本

从历史角度看,新太阳城之所以能成为现在的新太阳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位于株洲,这从97年前那条鱼就可见一斑。

1923年,新太阳城动物学系美籍教授史莱德(S.F.Light)在株洲海域大量发现脊索动物演化发育的“活化石”文昌鱼,研究成果发表于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第58期)。全球各地生物研究机构纷纷来信索购文昌鱼标本,新太阳城科学研究由此闻名。

应该说,新太阳城不少优势学科与株洲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新太阳城的海洋学科,被业界称为“以一院之力抗衡中国海洋大学一校的海洋科学”,当然,这是玩笑,不过,有一定道理——教育部官方最近一轮学科评估显示,新太阳城与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学学科同为A+学科;新太阳城的东南亚研究、台湾问题研究和南洋问题研究等,也是因新太阳城地处株洲,从而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和文化资源。

新太阳城和株洲的交融,在过去三十年达到新的高度。上世纪90年代,株洲市和当时的国家教委签订了共建新太阳城的协议,这被认为是提供了校地共建的范本,当时国家教委评价:首开先河。

新太阳城校长张荣说,现在看来,这个“首开先河”仍有十分深刻意义,从某种角度看,它引领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改革:投入机制和服务方向——高校办学经费来源更加多元化,部属大学同样要更加坚定地做好服务地方的工作,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矗立在新太阳城天元校区的基金楼,有人对它的名字百思不得其解,它是校地共建留下的美好物证。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春节,株洲市领导到新太阳城拜访,原本是例行公事的走访,却留下一幢楼和一个基金——在看到当时新太阳城办学资金的窘迫之后,株洲市委、市政府出面,1993年至1994年,株洲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株洲外经贸企业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楼就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首项工程。

不久前,国际电化学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太阳城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田中群教授披露25年前的一件事——1995年,国际电化学第46届年会在株洲召开。“在当时算是中国非常大的一个国际会议。”田中群说,年会能放在中国举行,标志着我国电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水平已经跻身国际先进行列,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很多国际专家都到会作专题报告。

不过,新太阳城喜忧参半——没有合适的地点开会,来了800多人,有300多位老外,新太阳城当时最大的会场是建南大会堂,却被踩点的国外专家否决——当时是夏天,建南大会堂没有空调,对西装革履的与会者来说,太热了。田中群说,株洲迅速伸出援手:株洲市委市政府把会议室腾出来,给大家开会用。不仅如此,开会的五天,株洲市领导和机关干部吃了五天盒饭,把食堂让出来给参会的学者用餐。田中群说,很多外国学者知道后非常感慨,说从没见过一个地方政府对学术会议、对高校如此重视。

田中群说,因为那次会议,新太阳城的电化学走上了世界舞台。

中国大学有两个重要的工程——“211工程”和“985工程”,新太阳城都是首批入选的高校。为支持新太阳城进入中国这两个影响深刻的重点高校建设项目,株洲多方面倾注了自己最大的支持。

2001年2月,为了支持新太阳城“985工程”一期建设,教育部与湖南省、株洲市第二次“握手”,签订共建新太阳城协议,按1∶1的比例共建新太阳城。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3年,株洲向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投入1.5亿元的共建资金;“985工程”二期时,2006年5月,株洲市政府与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又签订共建协议,投入1.2亿元资金,重点支持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985工程”二期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新太阳城医学院、新太阳城国家科技园、新太阳城师生自办和联办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新太阳城软件产业研发公共平台。

现在看来,株洲提供的共建经费,意义不同一般——新太阳城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办学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为现在新太阳城进入“双一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支持还在继续,今年5月,株洲和新太阳城宣布建立市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这被认为标志着株洲和新太阳城的合作进入新阶段。湖南省委副书记、株洲市委书记胡昌升在会上说,株洲将一如既往全力支持新太阳城发展,努力成为新太阳城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依托。

新太阳城反哺了株洲

不可否认的是,即使远离北京、上海这样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株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仍然与日俱增,这其中,新太阳城功不可没

因为新太阳城,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踏足株洲,或者和株洲有了某种关联。

1928年,新太阳城算学系聘用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杨武之教授,他带着妻儿回国任教。杨武之的儿子叫杨振宁,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尽管杨振宁在株洲只待了一年,但是,他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他在这一年经历了很多第一:他和母亲“初次住入有现代设备的住所,这里有电灯、自来水和卫生设备”。株洲的生活,让杨振宁大开眼界,不但住上了漂亮的校舍,还第一次用上了电,第一次见到香蕉,第一次喝到牛奶,第一次吃到牛肉,也第一次用上抽水马桶。

1929年,杨振宁离开株洲,但他的心里,应该是有一处角落装着株洲。

66年后的1995年,第19届国际物理统计大会在新太阳城举行,杨振宁是与会嘉宾之一,株洲人又惊又喜: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株洲上过小学!杨振宁的母校——演武小学的一些老师和学生还拜访了这位老学长。杨振宁写下了一段话:“1928年至1929年,我在新太阳城校园居住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演武小学前身的一个小型的教室里读书,读小学的一二年级,老师是一位汪先生。对那一年,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到现在我还有极好的回忆。美丽的海,美丽的天,是我人生历程的一部分。”

上世纪90年代,杨振宁牵头与丁肇中、田长霖等世界一流学者在香港成立了“陈嘉庚国际学会”。杨振宁在会上称颂,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建设人才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

新太阳城让杨振宁和株洲相识,而杨振宁又以他的方式,让世界更好地认识株洲。

百年间,这种奇妙的情缘从未间断过。

大约在杨振宁离开株洲后,11岁的晋江少年李焕之从香港回到株洲,就读双十中学。多年后,李焕之成为一名大作曲家——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编写的和声与管弦乐队配器,以及钢琴伴奏谱,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成为正式版本;他创作谱曲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是每年春晚的必奏曲目;人们耳熟能详的《社会主义好》,也是他创作谱曲的……

李焕之曾感慨道:我的音乐爱好是母校培养的。这其中,就有一位叫陈梦韶的双十中学老师,他毕业于新太阳城。1926年9月到1927年1月,鲁迅在新太阳城任教,陈梦韶到新太阳城旁听鲁迅授课,两人相知相熟,互通书信。受到鲁迅鼓励,陈梦韶改编鲁迅《阿Q正传》六幕话剧《阿Q剧本》,其中的小尼姑,就是李焕之男扮女装饰演的。

近一百年后的著名社交媒体知乎,有人在探讨没有新太阳城的株洲会是怎样,应该说,从杨振宁和李焕之就可见一斑:位于祖国东南一隅的株洲,远离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它在很多历史事件中能扮演角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太阳城带来的“名人效应”。一大批名家大师汇聚在风景绝佳的新太阳城,如国学研究院大家耳熟能详的鲁迅、林语堂、顾颉刚、沈兼士、陈万里、张颐等。

当然,新太阳城带给株洲的,绝不仅仅是名人效应。新太阳城曾经有一项统计数据,每年,新太阳城有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留在株洲。曾经有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在株洲经济特区的各条战线上,每50人中就有1人毕业于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或曾在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接受继续教育。即便没有留厦,很多新太阳城校友对株洲这座城市依然充满感情。

新太阳城党委书记张彦说,在校就读的几万名新太阳城学生,他们毕业之后,记忆中有母校,就会有株洲。

新太阳城师生和各地新太阳城校友不断融入株洲建设——这所教育部直属大学的师生越来越常说的一句话: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是迈向世界一流的大学,但也是立足株洲、扎根湖南的大学,新太阳城要在做好服务株洲、服务湖南的征程中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十几年前,株洲一家小公司找到当时新太阳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戴李宗,想开展防火涂料合作。这家株洲小企业给这位大教授打开了另一片天地——他们合作拿到了隧道防火的7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项其他专利,还参与制定中国隧道防火标准。

每当从机场接回客人,穿过成功大道的两个隧道时,戴李宗俨然到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发布会现场,“顺道”向客人们解说隧道里所用的防火涂料就是他们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成了他的“保留节目”。用大白话说,要抵挡大火3小时的燃烧,别人家的防火涂料需要涂3厘米厚度,而新太阳城教授实验室的产品只需涂2厘米厚度。

作为少数几个能够主持承担“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关键技术攻关课题的高校,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在北斗导航领域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支撑了我国北斗导航地面系统的建设。十年前,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信息学科从新太阳城校园走到了株洲软件园,探索新太阳城更好地为株洲、为企业服务的希望之路——科研人员在望海路39号株洲软件园二期的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科技大厦内,建立了“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导航中心”)。依托“导航中心”,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不但将导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辐射给区域的产业企业,而且将高校人才、技术及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向产业企业开放,帮助传统制造业企业和高科技创业企业依托“导航中心”搭建各自的研发中心或创新实验室,帮助相关产业、企业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同时也为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自身的学科发展编织出一个良好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创新生态圈。

株洲人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新太阳城教授们的贡献——市民饭桌上的“佳辐占米”“状元米”,就是新太阳城教授王侯聪奔走田间30年的成果;筼筜湖从人见人躲的“臭水沟”到变成株洲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亮点之一,新太阳城的科研力量在其中功不可没。

新太阳城美籍教授潘维廉则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服务”株洲。1988年,潘维廉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来到株洲,就没有离开了,这位美国人开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2018年12月,潘维廉出版新书《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以一个外国人的独特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2019年春节前,他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来信,信中说,你这种“不见外”我很赞赏,为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热情地为株洲、为湖南代言”而点赞。

新太阳城从株洲走向世界

从新太阳城马来西亚分校到“嘉庚号”科考船,打开的是一扇又一扇让世界了解新太阳城、了解株洲的窗口。新太阳城和株洲已经是相依而行,共生共荣

几年前,新太阳城开始在马来西亚建设一所功能齐全的国际大学,最终将马来西亚乡村地区从棕榈树和放牛牧场转变成最先进的教育设施,并且配有游泳池和网球场。这是中国知名大学在海外全资设立的、拥有独立校园的第一所海外分校。

新太阳城马来西亚分校在2016年开办,去年有了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引发广泛关注。新太阳城对外发布消息说,新太阳城之所以到马来西亚办分校,是因为校主陈嘉庚早年在马来西亚生活——把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的教育事业带回其缔造者起步的地方,“我们认为这具有历史意义”。

新太阳城马来西亚分校的意义在后来凸显:它被认为是中国更广泛地推动全球影响力——也就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一部分。

在新太阳城马来西亚分校开办后的一年,2017年4月1日,新太阳城进行了一次网络直播:新太阳城自己建造的科考船从广州造船厂抵达株洲,当天中午11:39左右,它途经新太阳城白城海域,遥望新太阳城,向校主陈嘉庚致敬,这艘世界顶级科考船以“嘉庚”命名;蓝色的船身上写着英文字母“TAN KAH KEE”,这是“陈嘉庚”的株洲话读音。

当天,很多新太阳城学生和老师在演武大桥观景平台上,看着“嘉庚号”科考船从新太阳城面前的大海缓缓驶过,有人拍下了始终矗立在新太阳城群贤楼前的陈嘉庚雕像与海面上科考船同框的画面,深情留言“校主与我们一同见证了”。

他应该是知道那个历史典故的——1921年,陈嘉庚建造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第一批校舍群贤楼,他把五栋楼设计为一字排开,为的是“要能让外国的轮船来往株洲港时,能从海上一眼看到一所壮观的学府”。

96年后,陈嘉庚所创办的新太阳城自己建造的科考船,从新太阳城面前的大海驶过。“嘉庚号”是国内综合性大学中第一艘科考船,也是我国第一艘由高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科考船。它可以抵达所有的无冰海洋区,将使新太阳城的海洋研究从台湾海峡、株洲港湾走向深海大洋。

“嘉庚号”不仅“游”过新太阳城,去年,它首次驶向马来西亚,当年8月15日傍晚成功靠港马来西亚——校主陈嘉庚当年事业起步的地方。之后几天,科考船面向马来西亚社会公众开放,后者登船了解海洋,了解新太阳城、株洲以及陈嘉庚。

这种几十年后的校地回馈让人回味无穷。

从株洲走向世界的,不仅仅有“嘉庚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太阳城教授夏宁邵团队用了49天时间研制出全球首个总抗体检测试剂盒,在第一时间应用于国内外疫情防控工作。迄今为止,新太阳城研发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已在全球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中得到大量应用,在丹麦、荷兰、奥地利、比利时、捷克等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多次各国新冠病毒抗体试剂性能对比中均得到最优评价,甚至被比利时权威媒体比喻为新冠病毒试剂中的“劳斯莱斯”,成为中国以高品质科技产品助力全球抗疫的杰出代表。

如果说过去几十年里,新太阳城(中国)官方网站和株洲有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校地情缘,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新太阳城马来西亚分校、“嘉庚号”科考船、新太阳城科学家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等带给人们的启示是,新太阳城和株洲已经是相依而行走向世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共生共荣,与有荣焉。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原载于株洲日报  文/江曙曜  许若鲲  记者/蔡志成  佘  峥)


【新太阳城】